腫瘤晚期惡液質狀態(tài)
腫瘤晚期惡液質狀態(tài)是什么?惡液質也叫惡病質或惡病體質,是惡性腫瘤晚期病人極度消瘦衰竭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具體表現(xiàn)是極度消瘦,眼窩深陷,皮膚干燥松弛,肋骨外露,舟狀腹,也就是人們形容的皮包骨頭的狀態(tài)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約一半左右癌癥患者受到過度消瘦的折磨,其中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患者的死因是惡液質。
八國共識將癌癥惡液質分為正常期、惡液質前期、惡液質期及惡液質難治期。
正常期是指體重無變化(±1kg)或體重增加;惡液質前期是指6個月內體重丟失≤5%,并伴有厭食和代謝變化;惡液質期是指在6個月內,體重丟失>5%,BMI<20,并伴有厭食和代謝變化,少肌癥或某些本身肌肉比重小的患者,當體重丟失>2%時便可考慮發(fā)生惡液質。
最為頭疼的是惡液質難治期,分期標準為體重丟失>15%,BMI<23,這個時期腫瘤已進展致分解代謝活躍,抗癌無效,PS評分低,預計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。
除“八國共識”外,還有其他分期或分級標準,比如CASCO評分,它包括體重下降與組分、炎癥/代謝/免疫抑制、體能狀態(tài)、厭食及生活質量五個方面,根據(jù)分值界定為輕度(0-25分),中度(26-50分),重度(51-75分)及終末期(76-100分)。
腫瘤臨床治療不能忽略對于惡液質情況的監(jiān)測,早發(fā)現(xiàn)早干預才有可能治愈,一旦到達難治期便回天乏力。
歐洲癌癥惡液質臨床治療指南推薦首選腸內營養(yǎng)。預計患者禁食>7天, 或預計經(jīng)口攝食無法達到足夠攝人量(至少達60%的估計能量消耗)>10天者,應給予腸內營養(yǎng)。同時指南亦指出,建議對難治性惡液質患者提供促進食欲的藥物和腸內營養(yǎng)支持時,不能增加進食相關的痛苦。對于腸功能衰竭的患者和生存期超過2個月,且營養(yǎng)不良可導致生存期縮短的癌癥患者,推薦應用腸外營養(yǎng)。指南同時著重強調,對于難治性惡液質患者,腸外營養(yǎng)的負擔大大超過了其帶來的任何益處。
中國腫瘤惡液質營養(yǎng)治療指南提出以下三種情況建議給予腸內營養(yǎng)從而提高或維持營養(yǎng)狀況:攝入不足導致的體重丟失;預計7天不能進食;超過10天進食量不足每日消耗量60% 。另外,對于無法治愈的患者,只要患者同意并且未進人瀕死階段,建議給予腸內營養(yǎng)以減輕癥狀。但是當存在系統(tǒng)性炎癥時,單純通過腸內營養(yǎng)恢復體細胞群非常難。對于進展期腫瘤患者單純營養(yǎng)支持不能帶來生存獲益,但當聯(lián)合抗感染治療及針對代謝異常治療時,可能會有陽性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