腫瘤患者應學會自我管理!
當腫瘤患者經歷首次抗癌治療,且病情得到緩解后(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),應逐步學會以自我管理方式促進身體進一步康復。自我管理最早在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生活習慣病的管理中取得了顯著的效益。例如在糖尿病的防控中,以健康教育為核心的自我管理已經成為治療成敗的關鍵,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,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(yǎng)成,并有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,防治各種并發(fā)癥,有利于治療目標的達成并可降低治療費用。
英國國家癌癥研究所(NCRI)下屬的癌癥經驗協(xié)作組織將“自我管理”定義為癌癥(或生命限制性疾病)患者主動采用使生活質量最優(yōu)化的方法。自我管理是應對慢性疾病的過程中發(fā)展起來的一種管理癥狀、治療、生理和心理社會變化,以及作出生活方式改變的能力。
腫瘤患者自我管理的意義
對于腫瘤患者來說,自我管理就是根據自己的疾病、治療情況、自身體質及健康狀況,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日常行為(包括衣食住行、心情等等)進行自我規(guī)范,盡量減少對疾病的影響因素,達到使疾病長期穩(wěn)定的目的,具體意義有如下三點:
①.改善功能:
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和精密的設備,在我們生病的時候,機體也會迅速做出調整,調動我們自身的修復能力和疾病抗衡。就是因為人體具有這樣的能力,才使我們的身體在腫瘤治療結束后,會根據身體損傷的程度進行自我修復和適應。只要我們能夠通過自我管理,加快自我修復和加快適應,我們的身體就會達到比較好的狀態(tài),從而抑制腫瘤的激活,達到防止腫瘤復發(fā)和轉移的目的。
②.預防復發(fā):
癌癥被定義為一種全身性疾病,除了少數癌癥可以單純經手術治愈外,絕大多數癌癥最終可能因復發(fā)或轉移治療失敗。在首次治療結束應高度重視預防復發(fā)和轉移。已有的證據顯示術后輔助性抗癌治療有助延遲復發(fā)或者減少復發(fā),并提高預期生存期;另有一些證據顯示絕大多數癌種可以從積極的體能鍛煉中受益,部分癌種可以從健康膳食或者特別的膳食中受益。體質的改善有助于改善腫瘤微環(huán)境,抑制癌細胞增殖,也有助于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提升。
③.監(jiān)測病情:
癌細胞休眠和微小轉移癌現階段無法使用檢查設備發(fā)現,臨床上檢查發(fā)現癌灶多數需要大于1立方厘米。初次治療結束后雖然全身不能再檢查出癌癥病灶,生化也表現出無癌表現,但仍可能存在隱匿性癌灶,癌癥治療后有極高的復發(fā)率,雖經積極抗轉移抗復發(fā)干預,仍有相當比例的癌癥復發(fā)。此時,及時發(fā)現早診早治有利于改善預后,所以初次治療后推薦積極的病情監(jiān)測。
腫瘤患者自我管理的內容要點
1.疾病的醫(yī)學管理:
了解自己疾病的基本知識,及病情變化時出現的一些主要癥狀,以便監(jiān)測自己的病情,有異常時及時向醫(yī)生報告病情。管理自己的藥物,正確服用藥物。堅持定期復查。一般而言,無瘤生存者1~2年每3個月復查一次,2~5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,5年以后每年復查一次;帶瘤生存者需要個性化的隨訪計劃并視病情變化及時就診。
2.情感調適與管理:
認知情感變化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,要學會調節(jié)因疾病造成的不確定性所致的憤怒、憂慮、苦惱和抑郁等情緒變化,保持愉快的心情,多與親人及朋友交流,必要時尋求專業(yè)醫(yī)護人員幫助。
綜上所述,自我管理與醫(yī)學干預一樣重要,醫(yī)學治療手段為治愈提供了必要條件,要想進一步康復提升健康水平,自我管理驅動下的主動康復必不可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