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癥與免疫
免疫本來是生物從病痛中自行解脫的機制。免疫攻擊和清除進入體內的異物:病毒、細菌、癌變細胞等,機體才能保持正常。有時,無害的物質如花粉,進入體內后可能產生過敏反應;有時,免疫攻擊自體正常成分后造成自體免疫疾病。免疫是我們體內的一臺平衡器,只有它保持在動態平衡狀態時,我們的身體才可能健康。
免疫天生具有排除異己的性質,既攻擊無害物質,有時也攻擊自身,而本來應該被清除的癌細胞(對機體來說也是異物)為什么逃脫了呢?
什么是癌細胞?
正常狀態下,我們的機體會有序調節細胞的分裂和增殖。細胞本應該在固定的位置、固定的時間進行分裂、增殖,應該分裂時分裂,不該增殖使不增殖,老細胞凋亡,新細胞取而代之,新老交替往復。正因如此,我們的身體才能維持現在的狀態。
然而,當細胞受到偶然的或長期的損傷,調節細胞程序的基因變化,就會發生無視正常調節,開始無規律增殖的情況,進而破環我們的臟器(圖1)。這些不按既定規律,無限分裂、增殖的細胞被稱為“癌細胞”。這些細胞是怎么產生的呢?
癌細胞是怎么產生的?
成人體內大約由60兆個細胞組成,而他們來自于1個受精卵,這個受精卵細胞從1個分裂成2個,2個分裂成4個…形成胎兒,本是一個神奇又美麗的生命現象。
大部分有機體的生命現象都是在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下孕育而生的,細胞分裂現象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蛋白質,以及它們的互相作用。在微觀世界中,細胞內的一部分蛋白質加速細胞分裂,而另一部分蛋白質抑制細胞分裂,在兩部分蛋白質的相互作用、制約下達到平衡,細胞才能保持正常的分裂秩序。當這個平衡被打破時,增殖蛋白質戰勝抑制蛋白質,細胞就進入了無限增殖狀態,即細胞癌變的機制。
為什么說癌細胞是異物?
我們知道了細胞中有促使細胞增殖的“加速”蛋白質,和抑制細胞增殖的“剎車”蛋白質。加速蛋白質的設計圖(DNA)也被稱為原癌基因(或癌原基因),剎車蛋白質的設計圖也被稱為抑癌基因。
當這些基因被紫外線或煙草傷害后,往往會發生原癌基因異常活躍,或者抑癌基因失效的狀態,它們將直接導致細胞癌變。原癌基因進一步變化,制造出促使細胞分裂的加速蛋白質,這時的原癌基因即轉化為“癌基因”。
正常機體內本來不存的癌基因,是制造癌細胞的來源物質,它們就是正常機體的異物。再加上修復基因和免疫的損壞,癌癥患者的這些物質不能被免疫清除,反而在體內越演越烈。
這就是醫學上常說的階段性癌變理論。
人類的基因中,存在一類修復錯誤基因的DNA,他們在發現基因異常時本來可以發揮作用,清除或修復原癌基因、癌基因。但是,在某種原因下修復基因出錯,同時癌變細胞沒有被免疫清除,就會發生癌癥(圖2)。
癌細胞是如何逃過免疫監視的?
本來正常的細胞發生變化制造異常蛋白質后形成癌細胞,對機體來說,會被免疫當做異物清除。T細胞、巨噬細胞和NK細胞等是主要發揮這個功能的免疫細胞,癌細胞通過掩飾,釋放干擾素等阻礙免疫細胞發揮正常功能時,免疫細胞很難向癌細胞發起攻擊。
眾所周知,胎兒在母體中不會被當作異物而受到母體免疫細胞的攻擊。胚胎細胞通過隱藏細胞表面的特有物質(與母體細胞不同的物質),或者釋放出影響免疫細胞功能的物質,從而躲避了母體免疫細胞的攻擊。
狡猾的癌細胞會模仿胚胎細胞的生存方法,一樣可以躲避免疫攻擊。癌細胞制造的蛋白質和病毒一樣,具有與正常自體細胞不同的面孔(癌抗原),當這個面孔在癌細胞表面時,免疫細胞就會識別它,對癌細胞發起攻擊。但是癌細胞為了自身的生存,將特殊的面孔隱藏在細胞膜內,就可以躲避免疫監視;有的癌細胞會釋放干擾免疫細胞正常工作的物質,也能躲避免疫細胞的攻擊(圖3)。
這種現象被稱為免疫逃逸。醫學界也正在開發遏制免疫逃逸的治療方法。比如抗PD1抗體藥物在發揮作用時可以解除免疫逃逸的通路,從而使免疫細胞發揮正常的作用;再比如人工制作的樹突細胞疫苗,可以打開識別癌抗原其他通路,促使CTL細胞攻擊癌細胞,等等。
免疫可以一刀斬斷癌癥嗎?
對于機體來說,癌細胞是異物,本來應該被免疫清除。但是狡猾的癌細胞可以逃脫免疫監視并抑制免疫。那么,免疫的力量能否排除癌細胞呢?當T細胞等免疫細胞因為機體的衰老,或者被癌細胞削弱了力量時,如果能人為增強免疫細胞的活力,還是有可能清除癌細胞的。為此,人們開發了許多新的治療方法。
比如給T細胞添加使之活躍的細胞因子,重新喚醒T細胞的活力,同時清除抑制性T細胞的數量,然后注射到機體內的αβ?T細胞療法。再比如獲取患者的癌細胞,從癌細胞中提取刺激免疫細胞增加活力的物質,再加工細胞的LAK療法。還有,向癌細胞注射正常基因片段,替換其他損壞了的基因,癌細胞讀取新的設計圖后而釋放出活化物質,可以再次喚醒免疫細胞的戰斗力。這就是癌癥的免疫基因治療,日本也在開發這樣的治療方法。
人類還沒有完全解析癌細胞的免疫逃逸機制,這些嘗試不一定能完全清除癌細胞,但是能為患者提供更多的機會治療癌癥。隨著科學和醫學的發展,將來解析的越多,治療方法就越多。
One word to know a clinical medicine exploration of Immunity
▲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(抗PD1抗體藥物等)
解除某個或某幾個免疫抑制路徑,釋放機體現有的免疫能力攻擊癌細胞。
▲ αβ?T細胞療法
體外培養增加T細胞活性,減少抑制性T細胞,注射回體內攻擊癌細胞。
▲ DC疫苗療法
靶向增加免疫細胞識別癌細胞的能力,注射多抗原樹突細胞疫苗后活化CTL細胞攻擊癌細胞。
▲ NK細胞療法
體外活化自然殺傷細胞,注射回體內攻擊癌細胞。
▲ γδ?T細胞療法
體外培養增加T細胞的活性,配合雙膦酸鹽緩解骨轉移。
▲ CAR-T和TCR-T細胞療法
體外人工修改T細胞蛋白質,增強抗原遞呈能力,注射回體內攻擊癌細胞。
▲ 癌癥基因療法
通過蛋白質媒介將正確的基因帶入癌細胞內,替換錯誤的基因,抑制癌細胞增殖。
細胞的種類